中国药典《无菌药品包装系统密封性指导原则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速览
在药品包装领域,无菌药品的密封性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关键因素。近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了《无菌药品包装系统密封性指导原则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草案”),为药品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和评价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南。科威利华对标准草案进行快速研读,并对其中一些要点进行了归纳整理,以供业内同行参考。
一、适用范围
标准草案明确指出,其主要适用于无菌制剂。这意味着所有涉及无菌药品的包装系统,无论是玻璃瓶、塑料瓶还是其它形式的容器,都应遵循本指导原则进行密封性研究和验证。标准草案阐述无菌药品包装系统的泄漏方式、泄漏风险、密封性试验方法选择、方法验证和结果评价等相关要求,为无菌药品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和评价提供指导。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念的延展
标准草案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的理念,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中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的理念,包装系统密封性的保证不是仅仅通过最终产品抽样检查或在线检查控制,还与包装系统/组件的设计、选择、生产,产品生产过程控制,贮藏运输管理等有关。这比之前《化学药品注射剂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技术指南(试行)》(CDE 2020年)所要求的“稳定性考察”、“拟定生产阶段”、“药品上市后变更研究”阶段的药品生命周期延展得更为全面和丰富。
三、密封性试验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标准草案详细阐述了多种密封性试验方法,对包装内容物要求、包装要求、泄露检测限进行了规定,同时在详细阐述了各种试验方法的具体测定法。试验方法包括:
1、确定性方法:真空衰减试验法、高压放电试验法、激光顶空分析试验法、压力衰减试验法、失踪气体试验法、质量提取试验法。
2、概率性方法:微生物挑战试验法、示踪液体试验法、液下气泡试验法、示踪气体试验法。
标准草案强调了根据包装系统内容物的特性、包装材料、密封类型以及最大允许泄漏限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宜的密封性试验方法,确保所选方法与产品特性和风险评估结果相匹配。
四、密封性试验方法验证
标准草案强调方法验证是为了证明针对不同包装形式和包装内容物,选用的试验方法满足相应的检测要求,尤其需关注方法灵敏度的考察,明确方法的检出能力。标准草案对方法验证的一般考察项目做出了要求,包括: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同时,在各种试验方法的测定法项下列明了详细的验证方法。
五、密封性试验方法系统适用性和试验样品
标准草案对密封性试验方法的系统适用性和试验样品提出了要求,强调了系统适用性的重要性,同时要求根据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要求,结合拟用方法的特点、药品及包装特性以及批生产规模等,结合既往药品生产及质量控制的经验,基于风险控制科学制定密封性试验的供试品取样量及抽样方案。
六、密封性试验结果评估
标准草案提供了密封性试验结果评估的方法,这相较于《化学药品注射剂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技术指南(试行)》(CDE 2020年)和USP<1207> Package Integrity Evaluation—Sterile Products系列指导原则【注】,都更为明确,强调评估包装系统密封性的实际意义是考察最大允许泄漏限度是否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应基于科学和风险确定包装系统的最大允许泄漏限度,最大允许泄漏限度与药品质量要求密切相关,同时需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工艺、贮藏、配送和使用情况对包装系统密封性的潜在影响。对特定的产品包装系统,需考虑密封性缺陷大小/类型,以及与微生物侵入和/或液体通过风险的关系,建立有意义的最大允许泄漏限度。而且强调,不同的密封性试验方法在适用范围、检测限等方面不尽相同,没有一种泄漏试验方法可适用于所有包装系统,对不同的药品及包装系统,需结合产品的特点进行方法选择。对包装系统密封性的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密封性试验结果,还应结合包装系统组件构成和工艺特点,生产时工艺控制的统计结果和质量趋势分析来综合评价。
结语:
《无菌药品包装系统密封性指导原则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为药品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导,有助于提高药品包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公众健康。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应深入学习和贯彻要求,确保药品包装系统的密封性研究和评价工作科学、规范、有效。科威技术团队将持续关注该指导原则后续的修订情况,并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些更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期待与业内同行共同研究和学习、进步,也期待与业界同行的更多交流与合作。
【注】:
USP <1207.3> Package Seal Quality Test Technologies
网址链接:
https://www.chp.org.cn/#/newsDetail?id=1d6b2f12-44fb-4d8f-a73b-09d295560bc6